揚塵管控得力,工業污染指數連年下降
一紙榮譽,寄托著無數蘭州人的藍天夢,凝結著萬千努力!蘭州大氣污染整治取得的驕人成績有目共睹,二次揚塵、工業污染治理成果豐碩。灑水壓塵、噴霧吸塵、工地防塵、濕掃作業,一張張“藥方”治愈了蘭州的污染頑疾;實施“改、停、關、搬”等措施治理工業污染源,一項項指標下降的背后,傾注了環保工作人員的付出,他們或披星戴月檢查污染,或徹夜不眠駐場監控,一些工業企業從不理解到慢慢融合,也加入了全市環保大軍。無論是一線工作者還是環保踐行人,無一在目睹和見證著一路走來的變化。蘭州,這座老工業基地取得史無前例的治污成果。
1.科學灑水是道路抑塵頭號功臣
蘭州市常年污染物以PM10為主,也就是二次揚塵。從2012年起,蘭州市開始嚴格管控二次揚塵污染,劍指10大類重點揚塵問題,涉及
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樹木綠化帶積塵、樓頂積塵、裸露地面揚塵和居民小區揚塵等。在道路揚塵管控方面,由環衛部門清掃城區主次干道、小街巷、樹窩、人行道積塵,每日洗掃、吸塵1次,重點區域每日2次,主次干道每日灑水不少于5次,重點路段、重大項目工地周邊路段每日開展灑水壓塵作業。
說起道路抑塵的頭號功臣,道路灑水可謂實至名歸。自2013年起,城區主次干道日平均灑水壓塵作業350車次左右,重點防治階段每天高達450車次左右,灑水覆蓋總面積131.2萬平方米,為蘭州市抑制揚塵污染作出了積極貢獻。城關區黃河北加水點的劉啟敏是一位灑水車駕駛員,最初剛接到這份工作時不以為然,“灑水真能治理大氣污染?”帶著這樣的懷疑,劉師傅一干就是3年。“第一年,別說是市民,我開著灑水車也覺得是浪費水。別人問我做什么的,我說開灑水車,大家似乎都覺得這份工作沒有價值。”劉啟敏坦言,其實開灑水車并不輕松,除了早出晚歸,更多的是不被理解,有時候稍不注意就會把水灑到路人身上,有時候還會遭到謾罵。
正如劉啟敏所言,灑水工作在蘭州一直存在爭議,因冬季灑水帶來的交通隱患和出行干擾,一部分人希望叫停冬季灑水。對此,蘭州市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門積極調研,及時改進灑水方式。根據氣象氣溫變化,在氣溫達到8℃至10℃左右,實行定時定點灑水降塵作業,氣溫降至0℃以下禁止灑水,避免道路結冰。同時,投入吸塵車減少二次揚塵,彌補因氣溫降低無法灑水帶來的二次揚塵污染。今年,城關區環衛局進一步改變保潔模式,地表溫度低于4℃時將全面停止灑水作業,遇持續降溫天氣吸塵作業將代替灑水、噴霧作業。
“慢慢地,灑水的效果開始顯現,更多人認可了這種方式。我認為,灑水是利大于弊的。一想到能為蘭州治污做一點貢獻,我就覺得值。而且,灑水工作正在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現在,我知道節約用水了,看到地快干時才灑水,還調整了灑水高度,防止濺到行人。”從懷疑到認可,劉啟敏在3年的灑水工作中收獲了成績和自豪。
2.制定落實工地二次揚塵管理標準
在二次揚塵管控中,治理工地揚塵是關鍵。2014年,蘭州市統一了工地二次揚塵的管理標準,制定了一條條嚴規。建筑工地必須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全面提升圍擋設置標準,廣場、車站及主干道設置2.5米以上圍擋,其他地段設置1.8米以上垂直圍擋,對施工現場堆放的砂石、土方等必須覆蓋防塵布和防塵網,揚塵管理和處罰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從去年開始,工地揚塵管控還加入技防措施,工地內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督促渣土車輛安裝GPS,在線實時監控渣土車輛防塵抑塵情況。
今年是楊劍文在城關區環衛局渣土排放管理所工作的第三年,“以前,工地揚塵檢查和處罰力度沒那么大,拉運土方的車輛沒有完全密閉遮蓋也可以上路,施工方對揚塵的監管并不嚴格。上班初期我很不適應,很累,有一次從晚上6時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3時。最讓人頭疼的是,一些工人沒有環保意識,不理解相關規定,工作不好開展。”楊劍文告訴記者,三年來,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政府對工地揚塵的整治力度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嚴。
中鐵二十局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東方紅廣場站項目部負責人成印武每天奮戰在揚塵監管一線。他告訴記者,“晚7時30分到次日早晨5時30分是運輸土方的時間,車輛駛出工地時會有兩名工人負責沖洗,所有車輛統一覆蓋大型網布。同時做好跟蹤工作,一旦發現遺撒情況會安排6名工人及時清掃。工地南北縱向每隔10米安裝了一個噴頭,保證隨時灑水壓塵。經過長時間的政策宣傳和教育,加上嚴格執行抑塵標準,控制工地揚塵相比從前事半功倍。”
工業治污
1.“駐廠監控”+“零點夜查”盯死污染源
在西固熱電駐廠的是蘭州市環境監察局監控中心主任劉雪峰,每天24小時駐廠,他和同事飛快地記錄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內的多項數據。劉雪峰說,對企業實施“駐廠監控”,在工業污染治理中已成為常態化,環保部門為了“盯死看牢”三大電廠,在有駐廠人員的情況下,每天巡查部門都會來廠里檢查,蘭州市委市政府督察組也會不定期督查。
記者從一張排班表上看到,冬防期間蘭州市環監局至少有90人排列在三大電廠駐廠名單中,西固熱電廠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保系統駐廠人員在電廠上班時間比電廠職工都長,他們堅守崗位,就餐時間都不能超過規定時間,否則視為脫崗。即使在深夜,也不允許睡覺玩游戲和上網。”
“好的空氣質量使廣大市民增加了幸福感,許多人由過去一到冬季出去"躲污染",到現在邀請朋友“游蘭州”,共享清新空氣和美麗藍天,這是對環保工作者治污工作的鼓勵和鞭策。”已是連續幾年駐廠監控了,劉雪峰說他依然熱愛這份工作,近兩年在冬天供暖期也能經常看到藍天。
漆黑的夜里,燈光下騰起的煙霧依稀可見,蘭州市環保系統的工作人員分多個檢查組深入全市各類企業,工地的執法檢查。蘭州市環境監察局綜合業務科楊小洲說:“環保執法零點夜查就是要摸底,采取不打招呼,直奔廠區的方式,突查企業環保手續是否齊全,環保設施是否正常運行。檢查過程中,多數企業會配合,但也有個別企業與執法人員玩起"貓捉老鼠"的游戲,逃避環保部門的執法。”楊小洲和同事還碰到過企業不給檢查組開門的情況。 即便遇到這種情況,執法人員還是要耐心和對方溝通,爭取對方的配合。
2.“改、停、關、搬”措施不手軟
據了解,對于蘭州市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之一的工業企業,蘭州市采取“改、停、關、搬”等十分嚴格的管控措施,并在三家大型熱電廠(西固熱電、蘭州熱電、范坪熱電)為代表的用煤企業,由蘭州市環保系統24小時駐廠監察,實行限負荷、限煤量、限煤質,達到限排放的“四限”措施。蘭州市先后引導投入近10億元,對全市火電、化工、鋼鐵、水泥、磚瓦的主要高排放行業的210家企業全部實施了深度治理,重點實施燃煤電廠除塵脫硫脫硝改造,目前全市火電機組顆粒物排放濃度均達到國家火電行業排放限值要求。在管控企業的同時,嚴格的執法力度為整個大氣治污行動提供了可持續推進的動力。從最基層的網格員到駐廠監督員,從街道到縣區在市級部門的環保執法人員,大氣治污構成了十分嚴格和嚴密的執法網絡。楊小洲說,公安環保分局實現了行政執法和司法的無縫對接,開展綜合執法,采取航拍取證、駐區包抓、駐廠執法、視頻監視、工況監督等監管新舉措,使蘭州市執法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據統計,2015年蘭州市對157家違法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722萬元,限停產8家、查封扣押8家、移交取締4家。明年,蘭州市嚴格落實《環保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大力開展環境監察稽查,不斷提高環境監管執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