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聲明,呼吁各國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共同維護人類健康。
氣候變化造成的最嚴重危害是導致大量人口死亡。WHO估計每年有700多萬人死于空氣污染相關疾病,這意味著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氣污染。2030~2050年間,WHO估計氣候變化每年將多造成約25萬人死于營養不良、瘧疾、腹瀉和氣溫過高。
WHO指出,氣候變化可以影響健康問題的社會和環境決定因素,包括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飲用水、充足的食物等。
空氣污染
據WHO發布的《2015氣候與健康國家概況》,在氣候變化的健康危險因素中,最大、最直接相關的危險因素是空氣污染,尤其是細顆粒物PM2.5,它可造成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空氣污染相關疾病,以卒中、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最常見(見圖)。
不安全的飲用水
更加變化多端的降水模式可能會影響淡水供應。缺乏安全的水將影響個人衛生,并增大腹瀉病的風險。據WHO發布消息,腹瀉病每年造成近6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此外,近年來洪水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也在上升。洪水污染淡水供應,使水源性疾病的風險加大,并為蚊蟲等攜帶疾病的昆蟲形成繁殖場所。
食物供應匱乏
WHO指出,氣溫升高和降水變化不定很可能會減少許多最貧窮地區的主要糧食品種生產——到2020年在有些非洲國家可減少多達50%。這將使目前每年造成310萬人死亡的營養不良和營養不足流行率上升。
氣溫過高
氣溫過高可直接造成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同時氣溫過高還可使環境中花粉及其它氣源性致敏原的水平升高,進而引起哮喘。
據WHO估計,2030~2050年間,每年預計有3.8萬老年人死于氣溫過高,4.8萬人死于腹瀉,6萬人死于瘧疾,以及9.5萬人死于兒童營養不良。此外,氣候變化還會影響疾病的感染模式。其中,包括瘧疾和登革熱病。
WHO指出,許多政策和個人選擇具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產生重大健康效益的潛力。例如,更清潔的能源系統,以及促進安全使用公共交通和積極開展運動,以騎自行車或步行取代使用私人汽車,可以減少碳排放,并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的負擔。
WHO在聲明中指出,即將于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維護當代和后代子孫的健康達成國際共識提供了重要契機。WHO將這一可能拯救全球眾多生命的巴黎條約看作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公共衛生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