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立方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源頭防霾大不同
來源:市場部
|
作者:smartfog
|
發(fā)布時間: 2015-11-16
|
757 次瀏覽
|
分享到:
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的降塵效果,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分別使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后,在這兩個產(chǎn)塵點回風側5m處的粉塵濃度及降塵率如表所示。
(1)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的降塵效果,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分別使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后,在這兩個產(chǎn)塵點回風側5m處的粉塵濃度及降塵率如表所示。
從表可以看出,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處,預荷電噴霧降塵裝置對總粉塵的降塵效率分別達到85.17%和85.8%;對呼吸塵的降塵效率分別達到83.31%和85.48%。使兩個產(chǎn)塵環(huán)境的總粉塵濃度被降低到4.10~13.86mg/m,可吸入粉塵濃度被降低到1.24~5.49mg/m,分別低于《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規(guī)定指標。因此,采用預荷電噴霧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能有效降低產(chǎn)塵環(huán)境的總粉塵濃度及呼吸塵濃度。
(2)將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的電介噴嘴卸下,換上常規(guī)噴嘴(即低壓單水噴嘴)組建成常規(guī)噴霧抑塵裝置(以下簡稱常規(guī)噴霧),對兩種抑塵裝置進行降塵效果的對比試驗。試驗結果如表所示。
從表知道,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使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比使用常規(guī)噴霧能獲得更高的降塵效率。與使用常規(guī)噴霧降塵技術相比,這兩個產(chǎn)塵環(huán)境的總粉塵濃度下降了44.97%~48。36%;呼吸塵濃度下降了50.94%~69.08%,即可吸入粉塵濃度的下降量高于總粉塵濃度的下降量,這說明預荷電噴霧干霧抑塵裝置對微細粉塵(主要是直徑為0.1~0.2um的粉塵)的捕集效果更為明顯,與預荷電噴霧降塵理論取得了一致。同時還看出,采用常規(guī)噴霧降塵技術不能使粉塵濃度降低到《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規(guī)定指標之下。
云立方DryFog?干霧抑塵主要特點
在污染的源頭——起塵點進行粉塵治理。
抑塵效率高,無二次污染無需清灰,針對10 & 2.5μm以下可吸入及可入肺粉塵治理效果高達 96%以上,避免矽肺病危害。
水霧顆粒為干霧級,在常溫環(huán)境下會迅速蒸發(fā),對生產(chǎn)設備如皮帶機、振動篩等零損害。
節(jié)能減排,耗水量小,大幅降低除塵能耗40%-90%及運營成本。與物料重量比僅0.02%-0.05%,是傳統(tǒng)除塵耗水量的1/10-1/100,物料(煤)無熱值損失。
全自動PLC控制,系統(tǒng)設施可靠性高,運行、維護費用低。
節(jié)省基建投資和管理費用, 占地面積小,省去傳統(tǒng)的風機、除塵器、通風管、噴灑泵房、灑水槍等,適用于無組織排放,密閉或半密閉空間的污染源。
大大降低粉塵爆炸幾率,可以減少消防設備投入。
冬季可正常使用且車間溫度基本不變。(其它傳統(tǒng)的除塵設備,使用負壓原理操作,帶走車間內(nèi)大量熱量,需增加車間供熱量。)
干霧應用范圍
DryFog?“干霧抑塵”技術的初創(chuàng)理論是基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共同于《Coal Age Magazine》(煤炭時代雜志)發(fā)表的題為“解決可吸入塵埃的控制”一文中提到的:水霧顆粒與塵埃顆粒大小相近時吸附、過濾、凝結的機率最大”。
DryFog?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把特定壓力和流量的氣進入DryFog?噴頭的內(nèi)孔,通過收縮部分加速到超聲速,延伸至諧振腔,并在收縮部分形成真空,因而特定壓力和流量的水被虹吸進入收縮部分,水被超音速的空氣混合切割成細小的霧化液滴,噴射到前端特殊設計的鈦合金材質(zhì)超聲波產(chǎn)生器諧振器形成生能強化場——集中在噴嘴和諧振器之間,利用水超音速撞擊金屬的能量,使鈦合金超聲波產(chǎn)生器諧振器高頻震蕩,將霧化的液滴再次微霧化到1-10微米的水霧顆粒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特別是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粉塵進行有效的吸附而凝結成團,受重力作用而沉降,從而達到抑塵作用。
DryFog?干霧抑塵領域運用的原理有空氣動力學原理、“云”物理學原理和斯蒂芬流的輸送機理。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使含塵氣流繞過霧滴時,塵粒由于慣性會從繞流的氣流中偏離而與霧滴相撞被捕捉,即通過粉塵粒子與液滴的慣性碰撞、攔截以及凝聚、擴散等作用實現(xiàn)捕捉,其被捕捉的幾率與霧滴直徑、粉塵受力情況有關。水霧顆粒的粒徑越小,粒子之間的黏力就會越大。當水霧粒徑達到干霧級(小于10微米)時,粒子與粒子之間很容易結合,使整個粒子不停變大,最終沉降下來,達到去除粉塵粒子的目的。
“云”物理學原理,由于霧滴微細,部分霧滴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fā),使得局部密閉的捕塵空間中空氣的相對溫度很快達到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以塵粒為核凝聚形成“云”,并進一步增大成為“雨”落下來。當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工作時,瞬間會在相對密閉的區(qū)域產(chǎn)生大量微細干霧,使得該區(qū)域的空氣濕度迅速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與粉塵充分接觸、凝結、沉降,達到抑塵的目的。
斯蒂芬流的輸送機理,在噴霧區(qū)內(nèi),液滴迅速蒸發(fā)時,必然會在液滴附近區(qū)域內(nèi)產(chǎn)生蒸汽組分的深度梯度,形成由液滴向外流動擴散的斯蒂芬流;同樣,當蒸汽在某一核上凝結時,也會造成核周圍蒸汽濃度的不斷降低,形成由周圍向凝結核運動的斯蒂芬流。因此,懸浮于噴霧區(qū)中的“呼吸性粉塵”顆粒,必然會在斯蒂芬流的輸送作用下運動,最后接觸并粘附在凝結液滴上被濕潤捕集。這也就是說當某一區(qū)域的粉塵被干霧捕集沉降后,其它高濃度區(qū)域的粉塵會在斯蒂芬流的輸送作用下運動過來,進而持續(xù)的與干霧接觸、碰撞,直至完成整個捕集的過程。
縱觀目前國內(nèi)對大氣顆粒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其有相輔相成的配合作用。對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治理以脫硫脫硝為主,而對于煙(粉)塵治理目前干霧抑塵技術是先進、環(huán)保、成本低、效率高的先進技術。